全口径预算是指将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 全部纳入统一管理的制度框架,旨在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的体系。其核心理念在于确保预算制定与执行过程的全面性、精确性、合理性、适应性、可控性、目标一致性、参与性和绩效优先。全口径预算的主要特点包括:
全面性:
包括所有财政收入、支出和融资。
准确性:
确保账务核算准确无误。
透明性:
公开对外公布财政信息。
综合性:
将各项资金的进出账务进行整合和协调。
具体实施方面,全口径预算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这些预算之间需要衔接,确保没有游离于预算外的资金。
为了实现全口径预算,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预算执行,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同时,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
此外,全口径预算管理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全方位覆盖原则:
预算管理需综合考虑财务与非财务、内部与外部的各种要素,以全局视角掌控预算的制定与执行。
精确度要求:
基于详实数据和信息制定预算,确保预算数据的可靠性,精准映射组织现状及需求。
强化统筹:
明确将政府和部门的全部收支纳入全口径财政预算管理,统筹各类资金,确保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规范科学:
加强预判,精打细算,突出预算项目化,规范预算编审,严格落实全口径财政预算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全口径预算有助于提高政府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